在中国陶瓷史上,有很多不解之谜,哥窑的烧造地点和时间至今仍争论不休。其中有一种说法是:元代官哥窑就是杭州老虎洞!杭州老虎洞接近南宋内窑出土层的官样作品,即元代官窑,也就是《格古要论》中说的“旧哥哥窑”。老虎洞元官窑是南宋官窑的继续。如果这种说法被认可,那么也就解决了一部分关于哥窑的学术难题。如:传世哥窑为什么是宫中用瓷的样式?为什么哥窑金色纹线是在釉下?答案就是:元代制瓷“延用宋制”。此仅为一家之说,关于哥窑窑址目前仍无定论。
哥窑的显著特点是器表的纹片。釉面开裂本来是一种缺陷,但哥窑却通过人工控制,使釉表出现冰裂状或鱼子状的纹片,再染上黄或黑深浅相间的颜色,形成一种残缺美。
哥窑有瓷胎和砂胎两种。胎骨变厚薄不一,胎色呈黑、灰、黄几种。由于釉层非常厚,使器物的外观圆润饱满。釉色大多是灰青色,也有的月白、粉青、米黄等色。
哥窑釉质纯粹浓厚,不甚莹澈,釉内多有气泡,如珠隐现,故通称“聚沫攒珠”。釉色宝光内蕴,润泽如酥。纹片多种多样,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、黑蓝纹、浅黄纹、鱼子纹;以纹形而称之有纲形纹、梅花纹、细碎纹、大小格纹、冰裂纹等,总名为百圾碎。哥窑器物传世的以各式瓶、炉、洗、盘、碗、罐为常见。